新闻中心 /News
芒果体育减肥1斤发100大厂给打工人造了个“发财梦”
芒果体育电影《西虹市首富》中,王多鱼烧光10亿元给全城老百姓上减肥险,减一公斤就送一千元。
迪卡侬在全国门店举办活动,每减1公斤就能抽一次奖,一等奖价值1000元。
京东也玩起“快乐减重”,每减1斤奖励100元,一个月最多能赚1000元。
京东大药房门店成了新的网红打卡点,排队称重的人多到需要警察疏通芒果体育。路人都忍不住调侃:“不知道的还以为药房发鸡蛋了。”
减肥药、中医古法减肥、户外运动等减肥相关的活动,成了流量密码。社交媒体上“减肥”相关浏览量高达3000亿。
随着“体重管理年”概念传播,世界变成巨大的“减肥训练营”,脂肪都成了硬通货芒果体育。
最早研发出“脂肪变现”的品牌,是中年男人的天堂——迪卡侬,早在2014年,迪卡侬就在各大城市开启了“减重打卡赛”,每减 1 公斤就能获得一次抽奖机会。
彼时奖品还不是直接发钱,而是根据体重变化,选择水杯、背包等奖品,一等奖是1000元的购物卡。
虽然不如发钱直接,但胜在门槛低,吸引了不少运动爱好者参与。小红书上#迪卡侬减肥大挑战的线万篇笔记。
活动结束后,这家公司224名员工一共减了1500斤,公司发了17万的“减重金”。有个狠人一个月狂减30斤,直接入账7600元。
随着现实版“西虹市首富”名号打响,不少公司都效仿这家企业,给员工发钱减肥。
成都有家公司发明了“对赌减肥法”,目标时间内减到目标体重就奖励4000元,半年内反弹还要归还奖金。
5.11世界防治肥胖日,深圳一家科技公司,直接拿出一百万奖励员工带薪减肥。
这时候,减肥赚钱还只限于公司福利。减肥发钱的风吹遍全网,多亏了一些商场和社区。
滨江一个社区举办的体重管理大赛,设置的奖品十分懂打工人:三个月后BMI变化最大的能带走一辆电动车。
济宁一家商场的减重活动芒果体育,前三名分别能拿3000块、2000块、1000块的奖金。
芜湖的苏宁广场奖品更是雨露均沾,只要减肥就有钱拿,男女老少都排起大长队芒果体育。
有“卷王”型选手,开始特种兵式减肥,白天在公司啃水煮鸡胸肉,晚上骑共享单车回家,半个月狂瘦10斤。
还有“社交”型选手,不光自己减肥赚钱,还化身减肥博主,一边分享自己的减肥日记,一边拉群组团互相监督。
最近一个月,网上的减肥视频和新账号,如雨后春笋般扎堆出现,且都打上了“减肥赚钱”的标签。
还有些“机灵”型选手,直接从源头上下手,努力通过穿厚衣服、狂吃高热量食物,在上秤前增重5斤。
还有小机灵鬼参加京东减重活动的同时,还在美团买了份减重保险,万一没达标还能拿美团的安慰费,怎样都稳赚不赔。
随着脂肪变成硬通货,有网友放下豪言壮语:“要是没上限,我能靠减肥赚出一套房。”
品牌用发钱当诱饵,吸引大量有减肥需求的人,从而实现“你甩肉,我卖货”的双赢结果。
这一点从活动规则中可见一斑:京东减重的任务之一,就是发布4篇小红书笔记;迪卡侬也要求带话题打卡,发帖数或点赞数达到标准还有额外奖励。
从流量的角度看,减肥发钱和过去大妈们最爱的扫码送鸡蛋,两者异曲同工。且减肥+发钱的话题度,也能为品牌的减肥产品带来实际销量。
品牌助推下的热闹,最终都会转变成品牌收获的线.减肥成社交货币,提高用户粘性
过去运动品牌的解法是,把运动变成圈层兴趣,通过社交拉高减肥中“快乐”的比重。比如keep的奖牌营销和昂跑、Lululemon的社群,都是类似的打法。
很多活动都需要连续几周到店里打卡称重,连续完成目标才能获得奖励,这在无形中提高了用户粘性和复购率。
这场热闹的营销活动背后,实际上是一次精准的品牌投放,背后运转的是更大的减肥场景。
京东、美团两个平台的活动专区,除了卖减肥药物外,还有体检、专业医生问诊、中医理疗和减脂塑形等入口。只要你动了减肥的念头,这些平台就能配齐所有解决方案;迪卡侬则是抢占运动减肥的场景,靠各种进店体验留住用户。
京东数据显示,2025年减肥药品销量同比暴涨300%,其中司美格鲁肽成了爆款,甚至出现“一药难求”的现象。
以这次减肥发钱为例,迪卡侬明明才是减肥比赛的初创者,但京东用“减肥发现金”的噱头,立马火遍全网。
同样是卖减肥药,一个类似电影《西虹市首富》的保险模式,轻松拿捏更多年轻人。
减肥市场的蛋糕越大,内卷就越严重。现在市面上已经出现减脂黄瓜、减脂可乐等各种新奇特的产品,AI教练、代谢手术等黑科技也正在入场。
无论是减肥发钱的玩法还是这些细节和场景,本质都是在打工人减肥路上,增加动力、减少阻力,让年轻人减肥之路变得更轻松芒果体育。